山东001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cg5246

☜☞ 携手小熊 感受万千之旅 我的摩旅西藏行 (编辑中...)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8-2 02: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g5246 于 2009-8-2 04:16 编辑
哦。网络不好啊!!刚才短信是你发的呀!
GuiGui 发表于 2009-8-2 02:04

接待站三台电脑一根线
两个大爷到现在还嘀嘀嘀嘀嘀嘀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8-2 02:4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g5246 于 2009-9-5 22:52 编辑

7月19日 多云转小雨
延续昨天的路
DSCN1151.jpg
村民在打扫雨后的路 看起来干净多了
DSCN1152.jpg
这个就没法弄了 等变形金刚来办吧
DSCN1153.jpg
灾后下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
DSCN1154.jpg

眼前的青山 远处的白云 缭绕着靠在山道旁的游人 。。。
DSCN1155.jpg

DSCN1159.jpg

幻想着自己居在这样的小房里 远离了喧嚣的都市 远离了忙忙碌碌 那时另一种生活 。。。
甩了甩头 GO ----
DSCN1156.jpg
路上想到一句名言:世上原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DSCN1157.jpg

进一步说:路上原本没有泥 下的雨勤了也就和成了泥。。。::5::
DSCN1158.jpg

DSCN1160.jpg

DSCN1161.jpg
这车在这放着看样子好久了 停的位置很神奇 警告我一下::25::
DSCN1162.jpg

DSCN1163.jpg

DSCN1164.jpg

DSCN1165.jpg
看见下面这个牌子 “文县10公里”? 喜上心头 盼星星盼月亮 终于快到文县了  走进了拍张照吧 差点吐了血 K::38::  108KM

哎呀妈妈 太提神了这路标
DSCN1166.jpg

DSCN1167.jpg

救灾的帐篷时常能碰见 看见了这些帐篷不免阵阵心酸。。。
DSCN1170.jpg

DSCN1171.jpg

DSCN1172.jpg
泥巴
DSCN1173.jpg


DSCN1168.jpg

DSCN1169.jpg


DSCN1174.jpg

DSCN1175.jpg


每每过些较差的路况时 也会浮想联翩 这一行也许就像正在征伐的一生 有坎坷 亦有泥泞 现在走的路只是些泥泥汤汤 我们骑着摩托加把油得瑟两下可能就过去了 最多粘些泥巴沾些水 可人生的路还长 也许有的人走的是一马平川 也许有些人走得是坎坎坷坷 我们要准备不同的征伐工具和征伐的心情去面对
人生 是我们最丰富的旅程。。。


连续的弯路 下坡 转弯 俺的刹车片磨的很凶
DSCN1176.jpg
又一位施主帮两位行者排难
DSCN1181.jpg
一路上见的较多的就是这些连绵起伏的青山 滔滔不绝的江河
DSCN1182.jpg
还有形形色色的桥
DSCN1183.jpg
我喜欢 所以我流连
DSCN1184.jpg

DSCN1185.jpg

DSCN1186.jpg

DSCN1202.jpg

DSCN1187.jpg

DSCN1188.jpg

DSCN1189.jpg

DSCN1190.jpg

DSCN1191.jpg

DSCN1192.jpg

DSCN1193.jpg

DSCN1194.jpg

DSCN1195.jpg
不经历稀泥 怎么见干泥
DSCN1196.jpg

DSCN1197.jpg
哦 俺镜头脏了
DSCN1199.jpg

DSCN1201.jpg


文县,位于甘肃南部,与川、陕交界,东南与四川青川县平武县接壤,西邻四川九寨沟县甘南藏族自治州,北接陇南市武都区,辖两区,有汉、藏、回、满、朝鲜等民族
文县历史悠久,秦以前俱属氐羌,汉置阴平道,三国时魏阴平郡,南北朝时建阴平国,北周明帝封“文”置州,明洪武四年降州设县,古时称“阴平”。
境内中国四大天池之一的洋汤天池,景色秀美,风光迷人;碧口水库,高峡平湖,水天一色,大熊猫驯养场、黄龙寺隔山相映


DSCN1203.jpg

DSCN1204.jpg
文县西高东低,东西长约217公里,南北宽约156公里,最高海拔4187米,最低海拔550米,山地约占


总面积的90%,境内白龙江、白水江由西至东穿流而过,汇入嘉陵江。
到这儿成黄浪了
DSCN1205.jpg
文县到九寨沟多数在修道
DSCN1206.jpg
肚皮问:去干啥子

老悲 :俺们去拉萨
DSCN1207.jpg

DSCN1208.jpg

DSCN1209.jpg
快到九寨沟的时候 我注意到了身边过往的MOTO

大多是太子款 什么钱江150 钱河150 力帆150 刀帆150 等等
各朝代的太子都在 他们说这种车型骑着舒服em02
DSCN1210.jpg

DSCN1211.jpg

DSCN1212.jpg

DSCN1214.jpg


DSCN1220.jpg

DSCN1223.jpg

DSCN1226.jpg


他们还挺滋儿 我都快哭了
DSCN1219.jpg

DSCN1216.jpg

DSCN1217.jpg

DSCN1218.jpg



DSCN1215.jpg

DSCN1213.jpg


DSCN1221.jpg
这几个哥们不知道在陶啥子 默默的咔嚓了一张
DSCN1222.jpg

DSCN1227.jpg
沙子原来是这样陶出来的
DSCN1228.jpg
中途在这耽搁了一会儿 等他们清完了路障才放我们过去
DSCN1230.jpg

DSCN1232.jpg

DSCN1233.jpg
我们于傍晚时分到达九寨沟县城 刚一进县城 感觉太棒了 好几天没有进这么繁华的城镇了

刚一入县城 就下起了小雨 老天还挺照顾em44
DSCN1234.jpg

DSCN1235.jpg
洗去几天的风尘 吃了可口的饭菜 就去网吧了
DSCN1236.jpg

行驶路线 甘肃青川县沙洲镇--九寨沟
行驶公里数191KM

71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8-2 04: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g5246 于 2009-9-5 23:01 编辑

7月20日 多云


九寨沟县原为南坪县,位于四川省北部,东部和北部与甘肃省文县、舟曲、迭部三县连界,南部和西部同四川省平武、松潘、若尔盖接壤。森林景观丰富,自然景观多样,人文景观奇特,嫩恩桑措风景区更是国宝大熊猫的重要栖息地之一。境内还有众多的自然保护区。区内脊椎动物47科17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6种,除有54只大熊猫外还有金丝猴、牛羚、白唇鹿、雪豹、金钱豹、火冠鸟等国家级保护动物。森林植物56科、127属、278种,其中名贵树种达10余种。景区内甲勿池景点属高原大湖泊,全长6公里,甲勿池四周群山巍峨, 生长着以冷云彬为代表的数十种自然植物,每当春夏季节,百鸟鸣啾,红、粉、蓝、紫、白等五颜六色的杜鹃花争相开放达三个月之久。1993年勿角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被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白河金丝猴自然保护区位于县城西北面,距县城14公里。核心保护区面积16万余公顷。该保护区成立于1963年,属省级自然保护区。区内已知有维管植物127属、278种,其中有白皮云彬、银叶连香树等五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已知有野生动物 47 科、170种,其中有大熊猫7只、川金丝猴1900余只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区内植被分布明显,森林生态系统保存完好,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丰富,是一座罕见的生物宝库。
从九寨沟县城去景区的路是近40公里的优级公路 我们欣赏着沿途的风景一路驰骋
到了景区后我发现自己的手机落在了旅馆 又折回去 回去的路上收获了来时未发现的
昨天晚上下雨了也没怎么拍 临行来几张 漂亮啊
照片 479.jpg
不愧为旅游城市 沁的人受不了阿
照片 480.jpg

照片 481.jpg

照片 482.jpg

照片 483.jpg

照片 484.jpg

照片 485.jpg

照片 486.jpg

照片 487.jpg
花儿为啥子这样红
照片 488.jpg
这就是传说中的白浪河 真白啊
照片 489.jpg

照片 490.jpg

照片 491.jpg

照片 492.jpg

照片 493.jpg
九寨沟 位于九寨县漳扎镇是都市人洗涤尘埃之地 因沟内有九个寨子而得名 被誉为“童话世界”“ 人间仙境”  有九寨沟\'五绝\"  总面积62000公顷。这里地貌造型各异,结构成份多样,景观类型丰富,在世界高寒喀斯特地貌中独树一帜。景区内以翠海、叠瀑、滩流、彩林、雪峰构成原始古朴、自然天成的山水和独特的藏族风情相结合的景观综合体,是研究自然生态系统,生物演化,古地理、古气候的理想场所。1984年九寨沟批准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992 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1998年被纳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
照片 494.jpg

照片 495.jpg

照片 496.jpg

照片 497.jpg

照片 498.jpg

照片 499.jpg

照片 500.jpg

照片 501.jpg


照片 502.jpg

照片 503.jpg

照片 504.jpg
下面是返回是又收获的
照片 505.jpg

照片 506.jpg
充满着浓郁的藏族文化。。。
照片 508.jpg

照片 509.jpg

照片 510.jpg

照片 511.jpg

照片 512.jpg

照片 513.jpg

照片 515.jpg

照片 516.jpg


照片 517.jpg

照片 518.jpg
从九寨沟出来继续前行 路上我第一次看到了经幡 五颜六色 代表着种种寓意

经幡的来历有几种说法:在古代的印度,女子们平日里都身穿纱丽裙衫,每当她们的丈夫出门远行时,她们就有从身上扯下一块衣角挂在家门口或者树上为其送行的风俗。随着佛教的兴盛,这种纱丽渐渐演变成了一块块印有神像和祈愿经文的纱布,直至成为今天的经幡
而伟大的藏族学者根敦琼培先生则认为,吐蕃军事帝国时代中的军户都要立矛以示荣耀,这是那个年代藏民族表现军记的习俗,在藏王松赞干布时期,为了统一管理吐蕃全境,将国土划分为“五茹”(五翼),即在全国范围内设置了五个军政区域,分别为:伍茹(中央翼,今拉萨地区)、约茹(左翼,乃东昌都)、叶茹(右翼,南木林)、如拉(分支翼,拉孜)和附属苏毗茹。上五茹的军马为白鬃灰马及赤色豹纹马,军旗为花边红旗及红色吉祥旗;上下约茹的军马为棕黄花斑马及白蹄赤色马,军旗是红色狮子旗及白色黑心旗;上下如拉的军马为白狮悬天旗及黑色吉祥旗,军马为鹅黄红鬃马及棕色黑鬃马;上下叶茹的军马为赤色火花马及青骢马,军旗为黑旗白心,绘饰鹏鸟之旗及黄花斑旗。幡旗正是在这种习俗中演变成为一种宗教行为,沿用至今。
各种经幡,根据色彩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黑色或朱砂色将经文图符印制在整匹白布上;一类是同\"风马旗\"一样,在蓝、白、黄、红、绿布块上用经文图符相间组合的经幡。经幡的组合形式根据其地点场景、信仰仪轨、祈祷功能的不同,一般又分为四种。
第一种是悬挂式的,视其环境、地势、用途张挂,可长可短,可疏可密,长者达数百米以上,密者数十上百层悬挂,有的还组合形成了规模宏大、占地面积数百上千平方米的经幡城。这些悬挂式的经幡,具体形状各种各样,有在长条形的布上印上四方形的风马旗图案;也有网状条幡。
第二种插挂式的,在竖长方形的纱布或丝巾上印以风马旗图案,一边缝在旗杆上,另一边缀上很多条直的飘带。这些风马经幡主要插在村口、屋顶、十字路口、山顶或山道上。
第三种就是经幡塔,可以用不同色彩的布块做,也可以用哈达一样的丝巾来做。在康定、道孚等县区,每一个村庄都有一座用丝质风马经幡层层系挂、片片重叠而成的撑天大伞般的经幡塔,用作集体祭祀的场地。在黄河源头玛多县的-座经幡塔,高10余米,方圆百余米,用无数条牦牛绳呈放射状牵连起,由几十层经幡呈环状围绕中心嘛呢堆上高大的经幡柱,整体呈现出宽大的金字塔造型,真是蔚为壮观。
第四种是立柱式经幡,常见于寺院、佛殿、经塔、山顶、宅院、神山、圣湖等地。其形制巨大者达数十米,如阿里冈仁波钦神山下的经幡柱、江孜白居寺\"十万吉祥多门塔\"前的经幡柱等。柱顶装饰有铜铸镏金日月、宝瓶、五彩华盖、牦牛尾,然后就是数十米长条的风马经幡,在风的吹拂下发出哗哗的巨响。

照片 519.jpg
路好了 心情也一样舒畅
照片 520.jpg

照片 521.jpg

照片 522.jpg

照片 523.jpg
传说中的甘海子

甘海子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县城西南方向,距县城63公里,距九寨沟24公里,面积35284公顷。 地处世界自然遗产黄龙与九寨沟之间,四川著名的黄金旅游线九环线贯穿其间。境内风景资源有\"险、秀、雄、奇\"的特点及浓厚的原始野趣,共有一等景点34处,二等景点15处,三等景点6处,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

照片 524.jpg

照片 525.jpg

照片 526.jpg

照片 527.jpg

照片 528.jpg

照片 529.jpg

照片 530.jpg

照片 531.jpg
“甲蕃”藏语意为“王” “甲蕃古城”王者之城 位于九寨沟著名的风景区甘海子 炎 黄二帝均系此出 美丽的甘海子是华夏子孙寻根问祖的圣地 据历史记载与考证 大唐时期 吐蕃王松赞干布与大唐激战于松潘 后演绎出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的传奇故事 其军队经神仙池 甘海子达松州 留下大量古营盘 藏羌等遗址 甲蕃古城座落在九寨著名的甘海子风景区 守九寨与黄龙必经之路 是进入九寨风景区的门户 优质生态的九环线为甲蕃古城提供了便利的交通 将九寨风景区 甲蕃古城 九黄机场 黄龙风景区连为一线 距九黄机场约55KM 距九寨沟口27KM 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当现代的色彩 灯光和音乐穿透民俗文化建筑的符号 搅动甲蕃古城之夜的梦幻 更多的注意力将聚集于此  人文魅力在瞬间点燃 甲蕃古城内拥有各种风格的休闲娱乐设施 藏式酒吧 清吧 健身 桑拿 按摩 浴足 藏式保健 香薰  咖啡馆 迪吧...应有尽有  让人们可以在此尽情放松 洗涤疲惫 我还得赶路呢 我没进去
照片 532.jpg

照片 533.jpg

照片 534.jpg

照片 535.jpg

照片 536.jpg

照片 537.jpg

照片 538.jpg

照片 539.jpg

照片 540.jpg

照片 541.jpg

照片 544.jpg
也是第一次看到牦牛 那种心情我是言传不了的 像结婚典礼上喝的交杯酒::25::

牦牛被称作高原之舟,是西藏高山草原特有的牛种,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牦牛全身一般呈黑褐色,身体两侧和胸、腹、尾毛长而密,四肢短而粗健。牦牛生长在海拔3000米一5000米的高寒地区,能耐零下30℃一40℃的严寒,而爬上6400米处的冰川则是牦牛爬高的极限。牦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
牦牛全身都是宝。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烧耕都离不开它。人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帐篷,皮是制革的好材料。角可制工艺品,骨头是药材。它既可用于农耕,又可在高原作运输工具。 牦牛产品,远销中东地区。1978年以来,活牛销往香港,以肉质细嫩、味美可口、低脂肪、高蛋白、有野味风格而受到欢迎。绒毛是纺织工业的高级原料,将其漂白退成驼色,可替代驼毛织成毛衫、围巾,在大衣呢中掺入牛绒,不仅降低成本,还能使产品挺括,提高质量。现每年出口20多万斤。

照片 545.jpg

照片 546.jpg

照片 547.jpg

照片 548.jpg
当行驶在这样的蓝天下 我以为我到了西藏
照片 549.jpg

照片 550.jpg

照片 551.jpg

照片 552.jpg

照片 553.jpg

照片 554.jpg

照片 555.jpg
尕咪寺,又称“小西天尕咪寺”,位于川西北藏族地区松潘县城北30 公里处的松(潘)南(坪)公路旁,是一座藏族本博教的古迹圣地。史料载,元代至正15年(1355年),西藏穷波地由仁青坚赞喇嘛路过此处时,发下宏愿,建此寺庙,并取名为尕咪寺,“尕咪”意为高兴和安静的处所。因当地人又称此地为“小西天”,故人们习惯地称尕咪寺为“小西天尕咪寺”。 在尕咪寺大门两旁,置有一对高约2米许的巨大经轮转筒,供本博教信徒们推转。寺院中建有佛堂、转经堂和僧舍、客房等寺庙设施及建筑群。
照片 557.jpg


照片 556.jpg

照片 558.jpg

照片 559.jpg

照片 560.jpg

照片 561.jpg

照片 562.jpg

照片 563.jpg

照片 564.jpg

照片 565.jpg

照片 566.jpg

照片 567.jpg
藏民们在建白塔

藏民族认为,建造佛塔是一种积德造福的举动,无论僧俗都喜欢建造佛塔和朝拜佛 塔。因此,藏族地区是世界上拥有佛塔最多的地区之一。 佛塔的传入 据历史资料记载,远古印度诸王死后,都要建造一种半圆型的坟墓。后来人们将 这种坟墓追溯为佛塔的雏形或者说起源。佛祖释迦牟尼圆寂后,信徒将其遗体火 化收取舍利,建造了藏有舍利的塔型坟墓,以资纪念。又有人说,佛塔就是由此 而来。
照片 569.jpg


照片 570.jpg

照片 571.jpg

照片 572.jpg
川主寺镇是通往九寨沟、黄龙风景区和川西北大草原的必经之地。川主寺镇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城东北17公里处。是川西北众多风景名胜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四条旅游干线的十字交汇点。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
照片 573.jpg
所以我们在这儿哈了碗拉面
照片 574.jpg
红军走过这儿em01    我一看 一时无比的亢奋

惊叹道 :耶!
照片 575.jpg
也是第一次看到“海拔高程”的字眼 稀罕

我们俩停下来靠在道旁 经过几句的商量 开始解包掏工具 决定要拆空滤! 增加进气量
我经过了十几分钟的工时 哈哈  没拧动螺丝 em49     工具太小 弄不动
照片 576.jpg
看天色已晚 继续赶路
照片 577.jpg

照片 578.jpg
奔红原方向--->
照片 579.jpg

照片 580.jpg

照片 581.jpg
本来今天的路程准备感到红原 路上贪恋景色 天色已晚 我们入住一藏民家

藏民家里的阿妈普通话说得还可以 沟通很容易
请教她们藏族风俗 吃藏家饭 ...
阿妈唱着歌 小女儿还给我们跳藏族舞 舞跳得很好  阿妈的歌我没听明白什么意思
我在路上想 歌词大意好像是:骑着那摩托去拉萨 为啥不带姑娘呀 这样路上多寂寞 哦耶咦耶咦那拉索...
照片 583.jpg
我们的床铺 第一次的感觉第二次是找不到的。。。
照片 582.jpg
行驶路线 九寨沟--阿坝自治州藏民家  
行驶公里数312KM
72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2 10:26:51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寨沟,人间天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2 14: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全第一,平安归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2 14: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睡午觉,一气看完,用了接近两个小时,强烈支持,有机会也要出去走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2 15: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em22em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2 16:4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强烈支持,羡慕幸福的人儿,你们过的才叫真正的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2 17:27:25 | 显示全部楼层
{:3_135:}崇拜+羡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8-2 20:3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g5246 于 2009-9-6 00:30 编辑

7月21日 多云转晴
今天我们过了红原 红军走过的大草原
红原大草原位于阿南州的中部 到处都是绿色草如茵的大草原 黑白相间的帐篷以及黑黑点点的牛羊马群 红原最有名的藏传佛教寺庙是阿木柯河的麦洼寺院和达格则寺院,最有名的节日是“七一”骞马会 我们没赶上
主要景点有月亮湾 麦洼寺院 查针梁子和红军遗址等...
照片 584.jpg

照片 585.jpg
红原辽阔优美的湿地草原风光 以及悲壮动人的红军长征文化,浩瀚神秘的宗教文化,绚丽多彩的藏乡风情
照片 586.jpg

照片 587.jpg

照片 588.jpg

照片 589.jpg

照片 590.jpg

照片 591.jpg

照片 592.jpg

照片 593.jpg

照片 594.jpg

照片 595.jpg

照片 596.jpg

照片 597.jpg

照片 598.jpg

照片 599.jpg

照片 600.jpg

照片 601.jpg
七月的红原大草原 洋溢着春的气息 漫山遍野的格桑花和许许多多难以叫出名字的野花争相开放...

照片 602.jpg

照片 603.jpg

照片 604.jpg

照片 606.jpg

照片 607.jpg
红原县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的雪山草地,1960年建县,由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为“红原” 解放前无一寸公路,人民生活、生产运输全凭人背畜驮

解放前没有一所学校和医院 更没有科学技术研究机构 人畜患病一是求神灵保佑 敬香许愿 喇嘛念经祈祷 其次是靠民间一些秘验方配草药服治 我想这也是藏民崇拜佛的一大原因吧
照片 608.jpg

照片 609.jpg

照片 610.jpg

照片 611.jpg

照片 612.jpg
红军当年吹号 我们如今喝奶 好幸福哦em46
照片 613.jpg
下面这两位老师(右)好像是四川的一个施工单位负责人 负责这一段的道桥维护整修 对我们这些驴友特友好 在前面就和我们热情的打过招呼 急于赶路也没下车细聊 我们赶了一段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超过了我们 在图片位置指导施工呢 看我们赶上来了 又把我们挥了下来 聊了一会儿 。。。
照片 614.jpg

照片 615.jpg

照片 616.jpg
路遇重庆永川的车友们 一家人 不说两家话 @#$%^&*...
照片 617.jpg
兄弟俩
照片 618.jpg

照片 619.jpg

照片 620.jpg
我们交流路况 我们分享快乐
照片 621.jpg




哇塞 你车车不错哦

哦耶 你衣服不错哎
照片 622.jpg

照片 623.jpg
到了瓦切 我们检修了一下车子 链条抹了抹油
照片 624.jpg

照片 625.jpg
调了调减震
照片 626.jpg




这是个红原草原上有名的景点 停下刚要拍 拐角处有一藏民说停车收费 我心想我们这也叫车吗 我就看看月亮湾是怎么弯的
结果还没找到合适的角度呢就给我撵走了em49
   
照片 628.jpg

又见羊儿成群 我默默地给它们美其名曰:迎宾羊
可它们好像对我们不敢冒 按说应该站在道两旁 咩咩的目送我们过去
恰恰反着 我杵在道旁 目送它们一只只过去 。。。
照片 629.jpg


照片 630.jpg
骑行在这样的路上 我忘却了所有烦恼 所有压力 全身心的感触大自然 我想也只有在这种环境里 才能使人全身心的投入
照片 631.jpg

照片 632.jpg

照片 633.jpg

照片 634.jpg

照片 635.jpg

照片 636.jpg

照片 637.jpg
甘去苦来 来了腾云驾雾的感觉 过了云和雾 满脸的浮土
照片 638.jpg
很环保的灶具
但是不是也只能在这片天空下这种地域中使用  
我当时还想着回去后也用烟盒里的锡箔纸做一个 试一下::39::
照片 639.jpg
临近马尔康的一个小镇

照片 640.jpg
每每看到这样的校舍 心里不禁为孩子们感到了充实的幸福

照片 641.jpg
进了城的感觉 和在山道上 草原上是完全不同的
始终有种压抑 难以解脱
照片 642.jpg

照片 643.jpg


721.JPG
行驶路线 阿巴自治州--马尔康
行驶里程279K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山东001在线 ( ICP11027147 )

GMT+8, 2025-9-14 05:33 , Processed in 0.05378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