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001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414|回复: 0

60年印度记者质问:为何说西藏是中国的?周总理一个比喻轻松反击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3-1-24 08:3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成都反邪教
1960年4月25日,周总理与时任外交部部长的陈毅,出席了印度总理尼赫鲁召开的记者会。


60年印度记者质问:为何说西藏是中国的?周总理一个比喻轻松反击-1.jpg

在记者提问环节,印度记者们几乎是来势汹汹,妄图通过一个个刁钻的问题让周总理失态。

一个印度记者在获得发言的机会后,露出得意之色:“请问您凭什么说西藏自古是中国的领土?”

对此问题,周恩来早已准备充分,他便引经据典地从元朝正式在西藏设置宣政院说起,用真实的历史事件佐证了西藏的归属。

他的镇定与从容,将这位记者打得措手不及,对方只得面红耳赤地支吾道:

“700年?太短了!”

以时间长短论归属本就没有意义。

但周恩来只是礼貌一笑,用一个确切又形象的比喻反击:

“如果说700年也算短的话,那么美国的历史也仅有短短的一百多年,难道说美国这个国家也因此不作数了吗?”

提起美国,欺软怕硬的印度记者不敢再妄言。

那么,印度记者为何要在记者会上为难周总理?


60年印度记者质问:为何说西藏是中国的?周总理一个比喻轻松反击-2.jpg

中印冲突从何而来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印两国一直保持着相对密切的联系,而印度甚至是第一个与我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

然而,到了上世纪50年代末,中印关系却急剧恶化。

常言道,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印度对中国关系的转变,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利益冲突。

致使此次中印冲突的直接导火线,是发生于1959年的西藏叛乱。

当时,距离西藏解放已有八年之久,但在少数西藏分裂分子的煽动美印等国家不怀好意的干涉下,西藏原有的问题爆发出来。

反叛的贵族集团借此引发一系列暴动,对解放军及设备发动袭击,甚至残杀了诸多同胞与爱国人士。

此次大规模反叛轰动一时,虽然在我解放军的奋勇压制下很快平息,却也让印度看到了趁虚而入机会。

打着西藏反叛的旗号,印度开始频繁在西藏边境一带挑衅中方,叫嚷要中国归还领土。

印度此举仅仅是冲动所致吗?

当然不是,印度敢在那时与中国叫板,除了是想借机扰乱西藏以外,当然也有其自认为“站得住脚”的底气:

一来,印度方在与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小国的纠纷中取得了不少积极成果,这让印度政府喜不自胜,自我感觉良好,于是也渐渐不把中国放在眼里。

二来,当时印度有意挑衅中国,其背后也有美苏两方为它撑腰这一重要原因。

与此同时,印度方还理所当然地认为,己方想要“夺回西藏”属于对维护领土权的“合理诉求”,反观中国才是“毫无根据”。

那印度对西藏如此虎视眈眈,到底有什么依据呢?

实际上,印度所持的依据不过是“麦克马洪线”对中印领土的盲目划分。而要问这种划分是从何而来,那便要提到那段英国殖民印度的时期。


60年印度记者质问:为何说西藏是中国的?周总理一个比喻轻松反击-3.jpg

工业革命后,强大起来的英国开始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从商品输入到殖民扩张,其手段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

而扩张范围愈大,其实力愈强,而实力强盛又进一步助力了它的扩张过程。像印度、孟加拉国、缅甸、巴基斯坦等亚洲国家在当时纷纷成为其殖民属地。

就这样,英国一步步地跻身成为当时的世界强国。

1911年,印度已经在英国殖民统治下度过大半个世纪,而已然将印度视为本国领土的英国,也逐渐把殖民扩张的目光投向印度周边的国家。

中国自然也早被列入其野心勃勃的殖民计划中。

恰巧,觊觎中国领土已久的英国,发现了由西藏方向进一步扩大领土的大好机会。

当年,西藏内部出现混乱,西藏贵族势力趁着中国国内时局不稳,与早有所谋的英印政府一拍即合,同对方的外交大臣麦克马洪达成协议。

这份协议,就这么不为人知地将大部分西藏领土划分到印度,其中由麦克马洪随手所划下的新中印界线,便被称为“麦克马洪线”。


60年印度记者质问:为何说西藏是中国的?周总理一个比喻轻松反击-4.jpg

但当时的北洋政府对此荒谬的划分嗤之以鼻,拒绝在协议文件上签字承认。

后来,不管是国民政府抑或是新中国,也都坚决拒绝承认这条界线。

可以说,“麦克马洪线”根本是站不住脚的。

可惜,印度却在赶跑了英国殖民者,好不容易取得民族独立后,在领土利益的诱惑下,始终坚持要依据“麦克马洪线”重新划分领土。

可以说,印度在自认为“实力”、“依据”兼备的情况下,放任自身野心的膨胀,试图通过引发与中国的纠纷谋取大片西藏属地。这才有了日后的“中印冲突”。

对此,中国国内又是如何处置呢?

其实,当时中央领导内部在一开始也对这一问题的处理未能达成共识。

一方面,部分人认为对于贪婪无理的印度,应该“小惩大戒”,万不可在印方面前露怯。

但另一方面,以周总理为代表的另一种声音指出,应当充分考虑中国局势,从大局出发,最好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将冲突的损失降到最低。

后来,经过内部的多次讨论,“先礼后兵”的想法得到绝大多数人士的认可。

由是,中国政府便向印度提出了和谈的想法。


60年印度记者质问:为何说西藏是中国的?周总理一个比喻轻松反击-5.jpg

中印和谈期间的硝烟弥漫

当时,印度态度尤为坚决,并不愿意赴往北京参与和谈,反而提出要中国派代表奔赴新德里,将主场定在自己国家。

印度如此傲慢的态度,几乎是把此次和谈难以成功的结果都摆在明面上,谁都知道此次赴往新德里必定危机四伏。

但就是在这样的前景不明下,周恩来毫不犹豫地表了态度——“去”。

周总理自然是知道此行必定异常艰辛,但他仍然坚信:领土问题,是不容置喙的。

1960年4月19日晚,周恩来总理与时任外交部部长的陈毅下了专机,踏进脚下这片印度的土地——新德里。


60年印度记者质问:为何说西藏是中国的?周总理一个比喻轻松反击-6.jpg

这是中国代表第四次访问印度,但“迎接”他们的,却是四周印着印度文的横幅。

周恩来心下了然:恐怕这就是来自印度总理尼赫鲁等人的第一个刁难。

因为一般在外交场合里,有外国来访本国,会在机场设置客国文字的欢迎条幅,而眼下的印度文条幅显然已经有失礼仪。

从这也不难揣测出——印度方对此次谈判确实是秉持着强硬的不配合态度。

虽然中国是怀着握手言和的期盼来的,但时任印度总统的尼赫鲁野心勃勃,从19日到25日近一周的时间里,皆以一种冷淡、强硬的态度拒绝中国提出的任何谈判条件。


60年印度记者质问:为何说西藏是中国的?周总理一个比喻轻松反击-7.jpg

此次和谈毫无进展,陷入僵局。

随着回国日期的接近,周恩来决定在新德里召开记者会——一场虽特殊却在后来世界著名的记者招待会。其特殊就在于参与的记者几乎都是印度与西方的媒体记者,这意味着所有“枪炮口”都会对准中国外交官们。

在记者提问环节之前,先是由周总理代表中国进行演说。

刁难几乎潜伏在会场的每个角落,在周总理走向演讲台的途中,一道不知从哪冒出来的声音粗鲁地怒喊道:“中国佬,滚出去!”

对这段小小的插曲,周恩来并不放在心上。

只见周恩来脚步未乱,踏上演讲台后脸上依然带着得体又友好的微笑,向大家问好。


60年印度记者质问:为何说西藏是中国的?周总理一个比喻轻松反击-8.jpg

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禁被他的镇静与大度所折服,而周恩来为了此次的演讲早已做好准备。

演讲台上,他以自信又坚定的语气,以铿锵有力的话语,向所有人表明了最为鲜明的中国态度。

他的演讲感情充沛,令人动容,会场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实际上,至此在场的大部分人都已经能够秉持着客观、理智的态度对待中国代表。但也仍有一部分人不愿甘心,企图在接下来的记者提问环节扳倒周总理。

这才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印度记者向周恩来索要“西藏属于中国领土”的依据,周恩来便条分缕析地向对方摆出中国有史料可考的历史当依据:

早在唐代,西藏就是中央王朝的盟国,那时的西藏就是史书所载的“吐蕃”,双方长期处于友好的联盟关系。

此间,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进藏,更是进一步为双方构建了亲密往来的桥梁。

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建立了元朝,从此将西藏正式地纳入中国版图,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同时,元朝统治者设置了“宣政院”这一地方机构负责西藏事务,并受到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


60年印度记者质问:为何说西藏是中国的?周总理一个比喻轻松反击-9.jpg

而宣政院历年的文书、记录,更是如今佐证西藏归属的不二铁证。

这些史料详尽记载着这期间中央对西藏下达什么政令,以及西藏如何进行地方治理,包括西藏具体民情等方方面面。

所以,从元朝算起,西藏成为中国领土已有七百年的历史。

周总理的分析与叙述不可谓不真实、详细,把正欲看中方出丑的记者噎得面红耳赤,反倒暴露出提问者的无知与肤浅。

眼见他人反倒向自己投来异样的目光,这名记者颇觉下不来台,几乎是死缠烂打地反驳道:

“才七百年!太短了!”

这一句明显已经夹带了私人情绪,但周总理没有生气,也没有拒答,而是礼貌一笑,仍以方才平静但自信的语气向对方作了个简单的比喻:

“如果说700年也算短的话,那么美国的历史也仅有短短的一百多年,难道说美国这个国家也因此不作数了吗?”

诚如周总理所言,美国建国于1776年。

当年的7月4日,北美13个州的代表齐聚费城召开了第二次大陆会议,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正式宣布建立美利坚合众国,简称“美国”。


60年印度记者质问:为何说西藏是中国的?周总理一个比喻轻松反击-10.jpg

而截止至当时记者会的1960年,美国也不过是有着184年的历史,比起西藏归属中国的七百年,难道不是更短暂么?这确实更证明了以时间长短判断领地归属是多么毫无依据毫无道理的。

因此,那位记者不敢再质疑什么,只得悻悻坐回原位。

见同行吃了亏,又有另一个记者趁机发难:

“中国与印度的边境纠纷,是否可以看做是大国对小国进行欺压呢?”

这个问题属实问得不怀好意,稍有不慎,便会将中印之间的领土问题上升到国家间的侵略行为。

但周总理反应迅速又果断,他结合印度自身的情况坦然回答:

“首先我想说,中国并不会有‘欺压’的行为,况且印度也并非小国。

若按您的论断,那么印度本身与巴基斯坦等国家之间的纠纷,是否也是一种大国欺压小国呢?”

这位记者闻言却恼羞成怒地红了脸,也许是被戳到软肋,他竟已经枉顾礼数,连声音都控制不住地大了起来:

“不管怎么说,你们是侵略者,是你们伤害了印度的感情,你们要滚出去...”

这番话显然已经毫无逻辑,属于无理取闹的行为了。


60年印度记者质问:为何说西藏是中国的?周总理一个比喻轻松反击-11.jpg

对此,不待周恩来开口,一旁的陈毅部长已经沉下脸色,掷地有声地回应道:

“够了,不要狡辩了,我只说一句,中国是受到损害了,中国是受到了损害了。

毛泽东主席有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谓予不信,皇天可鉴。’...

至此,妄图再作刁难的部分人都不敢做声。

此次记者会就这么在中方代表“刚柔并济”的表态下落下圆满的帷幕。

中印冲突爆发

虽然,我们能够看到周总理此番为中印两国能以和平手段解决领土争端而费尽心血,但是最终这起领土冲突的结果仍然不尽人意。

这次访问结束后,一意孤行的尼赫鲁对我国所释放的善意视若无睹,仍然在他国的挑拨下拒绝了和平,并加紧了在西藏地区的军事部署,几番对中国边境大加挑衅,最终在边境引发了战争。

虽然我方期望和平,但也不意味着能容忍他国如此进犯。

正如毛主席所说的:“多年以来我们采取了许多办法想谋求中印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印度都不干,蓄意挑起武装冲突,且愈演愈烈,真是欺人太甚...”


60年印度记者质问:为何说西藏是中国的?周总理一个比喻轻松反击-12.jpg

两军交战期间,参战经验不足的印度军队空有一腔自负,根本不是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重大战役磨砺下的解放军们的对手,接连的战役立即让印度方颓势渐显。

战争进入第二阶段,在我军势如破竹的攻势下,接连歼灭了印军三个旅。并一鼓作气将战线直接推到了布拉马菩提北岸,痛快地把印军在几处争议地区所建立的军事据点全部扫平。

至此,此次中印冲突的结果基本明朗。

然而,就在关注着中印战局的各方,皆以为中方会乘胜追击,狠狠教训一番目空无人的印度军队时,中国军队点到为止,在1962年12月单方面宣布撤军。

从今日的视角看来,在最合适的时机撤军确实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

一方面,在合适的时机撤军是避免陷入持久战的最优举措。

因为当时中国国内的经济状况并不乐观,长期的战事带来的消耗只会成为更加沉重的负担,更会使得本来坚持正义与和平的中国惹来非议。

另一方面,在当时已经给足印度方充分的威慑,且不仅予以西藏反叛分子足够的警告,也足以向美苏等方证明中国仍有强大的军政实力,不会容许任何侵犯中国利益的行为。

而在中国单方面撤军之后,陷入战后疲软状态的印度也确实没敢在侵扰西藏边界。

结语

曾有报道这么评价了中国的外交:“苏联人把外交变成科学,而周恩来使外交变为艺术。”

周总理的外交之道,确实如一门艺术般值得细细欣赏。他将中国所坚持的原则融于外交中,又善用策略、巧用语言,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外交困境,让无数谈判对手都为此叹服。


60年印度记者质问:为何说西藏是中国的?周总理一个比喻轻松反击-13.jpg

但周恩来本人却不喜欢用“艺术”比喻外交,他更常将外交比作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因为,谈判桌上,稍有不慎,不仅是一方代表置于险境,甚至是将一个国家都置于危险的境地。

可想而知,周总理在面临一场场外交往来时,所背负的责任是何等沉重。

他肩负的是国家的利益与荣誉,所以,如何拿捏气势,如何讲好每一句话,各种玄机都难以言表。

如今,距离中印谈判已然过去了大半个世纪,今天的我们依旧深情怀念着周总理。

因为他是真真切切地将“为党和人民付出一切”贯彻到底的人民好总理!



来源:全民历史观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本站分享的文章不属于商业类别宣传。

原文地址:https://m.toutiao.com/i718208433638306663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山东001在线 ( ICP11027147 )

GMT+8, 2024-11-23 22:34 , Processed in 0.05982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